黨的十八大以來,黨中央、國務院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擺上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,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新安排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“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,建設美麗中國,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”;“優良的生態環境是優勢,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;“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,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”。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出臺《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》,國務院發布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,新修訂的《環境保護法》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,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推進。
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、生活方式、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深刻變革。變革全社會的生活方式,對節約環保影響巨大,會產生難以估量的綠色效益。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、主動性、創造性,凝聚民心、集中民智、匯集民力,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。今年“六-五”環境日的主題為“踐行綠色生活”,旨在增強全民環境意識、節約意識、生態意識,選擇低碳、節儉的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,形成人人、事事、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,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堅實的社會和群眾基礎。
人賴自然萬物而生,又受到自然的制約。自古以來,我國對綠色生活就有樸素認識,人們也一直在踐行著取之有度、用之有節的生活理念。老子的“天人合一、道法自然、抱樸見素、少私寡欲”,荀子的“從人之欲,則勢不能容,物不能贍”,孟子的“茍得其養,無物不長;茍失其養,無物不消”,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留下的寶貴財富。當前,資源約束趨緊,環境污染嚴重,生態系統退化,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,生態環境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和瓶頸制約。面對環保嚴峻形勢和民眾新期待,必須打好攻堅戰和持久戰,從各個方面加以努力。其中,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,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節約、低碳綠色、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,力戒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,已是形勢使然、民意所指、民心所向。
弘揚正確的價值理念和消費觀念,讓綠色生活成為公眾自覺自律的行為。理念引領行動。要廣泛傳播生態文明理念,積極培育生態文化、生態道德,使生態文明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,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。普及環境科學和生活方式綠色化知識,增強全社會綠色消費意識,引導公眾自覺抵制過度消費、炫耀消費等畸形消費觀念和高能量、高消耗、高開支、高浪費的生活方式。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,樹立理性、積極的社會輿論導向,曝光奢侈浪費等反面事例,宣傳典型經驗、典型人物,形成愛護自然光榮、勤儉節約光榮、綠色低碳光榮的社會氛圍。
積極推進綠色消費革命,倒逼生產方式綠色轉型。綠色消費是生活方式綠色化的重要標志。要倡導環境友好型消費,推廣綠色服裝、引導綠色飲食、鼓勵綠色居住、普及綠色出行、發展綠色休閑。加大政府采購環境標志產品力度,鼓勵公眾優先購買節水節電環保產品。消費不僅是生產的終點,更是生產的起點。消費端和需求側的變革將帶動生產方式轉變,促進傳統產業生態化改造,推動構建科技含量高、資源消耗低、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,引領節能環保產業發展,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。完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,結合互聯網+行動計劃實施,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,推進綠色包裝、綠色采購、綠色物流、綠色回收,大幅減少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的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。
完善法規標準政策體系,為生活方式綠色化提供支撐。生活方式綠色化需要法律、經濟、科技等手段共同發力。推進水、大氣、土壤污染防治以及節水、節約能源、循環經濟促進等法律法規制修訂,將生活方式綠色化要求在法律中固定下來。加快制定修訂污染物排放、能耗、水耗等方面標準,實施能效和排放績效“領跑者”制度,建立與國際接軌、適應我國國情的環保和能效標識認證制度。推行綠色信貸、綠色稅收,加大對綠色產品開發研發、綠色技術推廣支持力度。實行;、促節約的居民用水、用氣等階梯價格制度,激勵千家萬戶在踐行綠色生活上既力所能及、又有所作為。
構建全民行動體系,形成推進生活方式綠色化的強大合力。人民群眾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生力軍,人人參與人人建設必將為推動事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正能量。生活方式綠色化,要落實到每個人的行動中去,從拒絕過度包裝,減少一次性物品使用,采購低碳環保產品,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,多種一棵樹、少抽一支煙,節約一度電、一滴水、一粒米、一張紙等小事做起。開展節約型機關、綠色學校、綠色社區創建,推廣環境友好使者、少開一天車、空調26度、光盤行動等品牌環保公益行動。加強綠色生活信息發布,幫助消費者獲取綠色產品信息,為公眾踐行綠色生活提供必要的服務。
環境就是民生,青山就是美麗,藍天也是幸福。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,共同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,使污染排放減下來、環境質量好上去,攜手打造天藍、地綠、水凈、山青的美好家園,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好未來。 |